2)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一触即发_抗日之浩然正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海战中,战列舰充分显示了大舰巨炮的优势,因而成为各国海军竞相发展的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战列舰的发展达到顶峰。这个时期建造的战列舰,如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已达七万余吨,3座三联装主炮的口径为460毫米,航速27节;装甲厚度也大体与主炮口径相同,并加强了水下防护,以抵御鱼雷的进攻,大舰巨炮的特点更加明显。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战列舰一直是各海上强国的舰队主力舰和核心力量,占据着海上霸主的地位。

  但在二战后期,航空母舰完全取代战列舰的重要地位,成为海上霸主。

  衣阿华号战列舰追上第三舰队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暗淡的星月下,三艘航母和百余艘各式战舰乘风破浪前进,它们将在天亮前将战线扩充到距离中途岛一千海里。

  第三舰队是此次战役的正面部队,担当着诱敌深入的重任,在第三舰队西南方向的后方五百海里,是米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东南方向与第七舰队同样距离的,是英军东印度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斗群。

  三个航母战斗群在浩瀚的大海上形成一个巨型“品”字,只等前方的第三舰队将日军联合舰队成功牵入距离中途岛五百海里的距离,后方埋伏的两个航母战斗群立即上来扎紧口袋,此役的战术目的是全歼所有来犯之敌。

  二战时期的各国,包括米国在内都没有固定的航母战斗群编制,甚至没有航母战斗群这个概念。因为当时各国海军舰队组成是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编成的,舰队中的战列舰、航母、轻重巡洋舰、驱逐舰的数量及规模都是不定的,比如说莱特湾海战时美军舰队共计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而珊瑚海海战时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只是由2艘航空母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

  可以说,航母战斗群这个全新的理念是蒋浩然一手策划出来的,尽管此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尼米兹大将,但整个方案几乎都是出自蒋浩然的手笔。

  三个航母战斗群可以说是独自为战,但又相互依存、相互策应,但前提是,在第三舰队将岛军联合舰队引入埋伏圈之前,后方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必须完全隐身,不被敌人察觉,一旦提前暴露,日军万一集中火力对付侧翼的某一个航母战斗群,不管是米国的第七舰队还是英国的东印度舰队都绝对无法抵挡,相距几百海里的长途,救援都会变得极为渺茫。所以,后方两个航母战斗群的距离拉开到五百海里,就是为了防范这一点。

  但此举也有弊端,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