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定心丸_重生1988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定心丸

  不过,1988年的山里人还没有摆脱贫困,菌子再好吃,也抵不过粮食。

  尤其是山里人,从小吃到大,更不觉得稀罕。

  城里人倒是挺乐意吃的,只不过云城地界,整体都出产蘑菇。

  现在旅游和商贸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自产自销,供大于求,当地的蘑菇市场价格往往只有几毛钱一公斤。

  外国佬们追崇的松茸,俗称大花菇,有股味儿,他们村的人看到,都不屑得多看一眼。

  西餐厅几片就能上万身价的松露,在他们这儿都是喂猪的,又被称为猪拱菌。

  把猪往山上一放,它们自己就在松树下拱来吃了。

  90年代初松露和松茸出口贸易形成规模,随后,他们这个名不见经传地小山村,因为松茸无法人工种植,也来了许多外地人收购菌子。

  外地人给他们的收购价几块钱一斤,卖到出口商手里就是几十块钱一斤,而远销出口到国外,却能达到几百几千美金。

  利润之高,随之华国逐渐暴增的出口量,导致动了别国利益的蛋糕,价格虽有暴跌,但却不影响,它们在国内风声雀起的名头。

  到了2022年,国内松茸松露商大肆营销,松露和松茸在国宴和舌尖上的美食上亮相后,名声大噪后,国内松茸和松露已经不在局限于出口,内销同样旺盛。

  村里人依山靠山,赚了些钱。

  因为他半身瘫痪,家里只有老婆这个劳动力,她要照顾她和孩子,还要兼顾进山采菌子,所以,相比别人家,他们赚到的钱,也仅仅是能够稍微改善生活,保障儿子上学,以及给他买了一辆价格昂贵的轮椅,让他能够不再憋屈于呆在床上。

  现在是1988年,他们菌花村位于彩霞镇,地处偏僻,尚且没人收购松茸和松露。

  但他相信,云城里头,肯定已经有松茸和松露的收购点儿了。

  就是路途遥远,松茸和松露的最佳保质期只有三天,他去彩霞镇要走五个小时,去云城的客运,一天只有一趟,经常还挤不上去,他要是带着蘑菇入城,必须得想个办法。

  他一边琢磨妥善不引人注意的办法,一边儿动作麻利地清洗菌子。

  上辈子有了轮椅后,厨房就都归他了。

  他做得一手好菜,全家都爱吃。

  一只公鸡很大,他切成两半,一半用来炖汤,一半用来爆炒。

  浓郁的鲜香不多时钻进孙妙兰和小鱼儿的鼻腔,小鱼儿不断指着锅里的鸡肉,兴奋地拍手手,“吃我.吃.”

  他正是学说话的时候,满口小白牙,还流着哈喇子。

  孙妙兰笑起来,秀丽动人。

  她刮了一下小鱼儿的鼻子,“一会儿就有得吃了,少不了你的,小馋虫。”

  姜安诚抬眼看到这一幕,满腔都被幸福填满,“去坐下吧,可以准备盛饭了。”

  “好。”

  热气腾腾地饭菜端上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