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那些年买书的日子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常是一个班集体出动,等我们排完队买到书,后面的队伍已经增加到二百多人。

  虽然排队时间漫长,可是人们说说笑笑,心里高兴,从那些年走过来的人精神之饥渴到达了极点,面对书本的兴奋是难免的。

  那两年大家都是畏畏缩缩的,还会特意在这些新版书前的《出版前言》中,印上几句批判性的话语。比方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出版前言》中就把列宁批评托尔斯泰‘狂信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之类的话搬出来,在《悲惨世界》的《出版说明》中提醒读者说‘这部名著仍有消极的一面’。

  现在,这样的场面可很难能碰到喽!”

  骆一禾罕见的像个老头子一样的诉说着前几年买书时的经历,言谈间尽是沧桑与怀念。

  何平安慰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前几年只是大家在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几年来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也是因为大家心中压抑的情绪被释放出来了很多。”

  骆一禾把手中的烟头踩灭,“是啊,其实现在才是正常的。”

  何平心中有句话没出来,小伙子还是太年轻,八十年代是国内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黄金时代。到了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收到盗版的冲击,加上一切朝钱看的趋势,文学和读书这两件事已经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了。

  今天是査海生和骆一禾在平县的最后一天,两人在作家村待了一个多月,也是时候回京城了,要不然女朋友都该跑了。

  他们像往常一样在图书城门口闲聊了一段时间,然后拖着行李前往火车站。

  何平把他们送走之后,顺便去了一趟农业研究院。

  办公区和生活区还是那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施工队伍正在抓紧一切时间施工,提前完成工期可是有奖金的。

  马上到六月份,农业科学院的作物区洒满了科研人员,比地里的作物都多,毕竟地里的作物才刚长出来没几天。

  农业研究院有上百位科研人员,项目也非常多,除了老本行的种鸡、种猪的培育,还有为未来奶牛产业培育引进的草原红牛的种牛。食品方面,针对鸡肉、鸡蛋、猪肉等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农作物方面还有针对经济作物的研究。

  何平来到的时候正好遇见了魏峰。

  “何平哥,我过来看看罐头配方研究的怎么样了。”魏峰对何平解释了一句。

  佳农集团的改革,让魏峰这个原本养猪场的负责人,变成了食品子公司的总经理,跟拥有庞大的猪产业链、禽产业链的农牧子公司相比,食品子公司的底子是非常薄弱的。

  当初何平在调岗的时候还对魏峰安抚了一番,毕竟养猪场在他的带领下业绩蒸蒸如上,突然调到了可以说一穷二白的食品子公司部门,即便是官升一级,心里肯定也会有想法的。

  在薪资待遇上有所补偿之后,再加上何平的解释,魏峰迅速的调整了自己的立场,把心思放在了食品子公司上。

  除了正在开发中的鸡肉、蛋制品加工、猪肉加工,魏峰为了尽快打开食品子公司的局面,向何平提出了一个建议,成立食品子公司的罐头厂。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