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百一十一章 镇上的变化2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幕后往出走,并不知娱乐圈的规矩已在慢慢改变。

  周逊的屁股好了点,龇牙咧嘴的移动。到了门口,等待多时的人力车一拥而上,那种脚蹬的三轮。

  额外插一句:在90年代末,东北流行一种“蛤蟆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别的地方不知有没有。

  新桥镇以前没这个,后来发现剧组交通困难,不知谁起的头,于是蹬车的越来越多。

  “两块钱到镇里!”

  “两块两块!”

  四里地不远不近,夜间就不想走,呼啦啦全上了车。

  周逊一沾座椅,哎哟一声,忙侧身躺着,枕着曹影修长笔直又有弹性的大腿。小影直乐:“要不请两天假吧?”

  “我观察观察,反正还疼。”

  “你可得养好,不然谢导来了就见不着了。”

  “我见他干嘛?我要见许老师。”

  嘁!

  曹影恰柠檬,有种哥哥被抢走的赶脚,使劲揉她的脸:“你脾气大了啊,那可是谢导!要不是刚巧在一块拍戏,谁能亲眼看看《鸦片战争》?

  听说在舟山还有战争戏呢,几千人的大场面!”

  蹬车的岁数都挺大,年轻人不干这个,很快进了镇里,压过唯一一条宽街,直奔最东头。那里原先是个厂子,倒闭了,大院被买下来盖成酒店。

  条件凑合,主要房间够多,提供剧组三餐。

  但拍戏没有时间规律,老爱饿,于是在门口又聚集了一些摊子。俩人下了车,熟门熟路的找到一家,“两条烤鱼,两份炒麦面。”

  “好嘞!”

  摊主手脚麻利的做好,下拨立马接上。

  其他摊子也都有客人,全是收工的剧组人员。忙完几波就坐下,困了用热水擦把脸,泡杯廉价茶闲聊。

  聊镇里的工艺品厂起死回生,接了服务公司的大单子。

  隔壁家的孩子死活要去拍戏,天天被父母揍。

  谢导得是多大的倒爷啊?《鸦片战争》,啥叫鸦片战争?

  不急着收摊,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现在随便问一个本地人,都能说出剧组的四五大六来。

  他们知道最后的是道具组,因为要清点归拢。

  等道具组的都上去,摊主们才起身,或提着自己的煤气灯,或骑着三轮,有的还带着几岁的娃娃。

  互相摆摆手,明儿再见,慢悠悠的消失在黑夜里。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