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5章狷客韩退之逃离_我在中唐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生了叛乱,真是万幸。

  韩愈逃至下邳,得友人李平在清泠池宴请。劫后余生的韩愈写下《题李生壁》,文曰:

  “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泛舟于清泠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丘,东望脩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

  而后韩愈便绕路返回洛阳,准备参加吏部铨选。

  唐朝六品以下的官员和各科进士守选期满后,想要加官升资,必须去参加吏部铨选。

  铨选流程为五月选格,七月选解,十月冬集,

  五月选格是朝廷五月份根据官员缺额,下达选人应满足的资格条件。七月选解是各州府将满足资格、报名参加铨选的选人考核查验,发放准考证:选解,然后呈送京师。十月冬集是选人去长安参加铨选考核。

  吏部铨选的标准有两项,第一项是“四才”:即身,言,书,判。

  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考察选人的身材、样貌、体魄、气质,必须长得过去,总不能缺胳膊少腿,仪表端正。

  二曰言,取其词论辨正。考察选人的辞令、口才,口齿灵敏,善于交谈才行,口吃就不行。

  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以贴经方式,考察选人的书法、文字,为官常书写公文,文笔及书法须佳。

  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根据以往案例,考察选人的办事、断案,实践能力、判断能力需强。

  这四项全部通过方可进行授官,授官原则就是割据第二项“三实”,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就是先看选人的德行,不能有亏,在看才能,最后看以往的工作经历。

  这年由于淮西战乱,函谷关和潼关之路暂封,吏部铨选在洛阳和长安两地分别开选。长安主管京畿、河朔、剑南、山南诸道,洛阳主管河北、河南、淮南、江南诸道。此令九月下达,十月时淮西的吴少城就归降了朝廷。所以洛阳铨选只负责了南曹审查、废置复核的程序。

  韩愈和孟郊均参加了此次铨选。二人都通过了洛阳的资格审查,未入长名榜,可以去长安参加三铨考试。但“四才”的考试结果却大不相同。孟郊通过,韩愈落选。

  韩愈长得不错、德行亦佳、书法优美,又两度出任节度使观察推官,深谙律法、履历充足。按理来说不应落选啊,李宁百思不得其解。

  李宁后来询问师傅赵宗儒,赵师猜测是韩愈在徐州没有恪尽职守,导致徐州叛乱,影响淮西战局。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第035章狷客韩退之逃离(第2/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韩愈失意之下带好友出游竟然成了玩忽职守,他的运气都用在了两次侥幸躲过兵乱上了吧。

  韩愈好友孟郊、房武纷纷通过铨选获得官职,而他却遗憾落选。两入幕府的韩愈早已磨平了菱角,不似当年下第一样愤世嫉俗,动不动就上书宰相。

  羞愧之下韩愈只是悄悄地东归洛阳,给好友留下一首《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诗曰:

  君门不可入,

  势利互相推。

  借问读书客,

  胡为在京师。

  举头未能对,

  闭眼聊自思。

  倏忽十七年,

  终朝苦寒饥。

  宦途竟寥落,

  鬓发坐差池。

  颍水清且寂,

  箕山坦而夷。

  如今便当去,

  咄咄无自疑。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没得到做官之路。朝中势力都不待见,为什么在长安赖着不走呢。韩愈闭上眼睛思考,这么多年来宦途寥落、苦寒常饥,已经贞元十七年了。颖水清寂、箕山平坦,还是回到家乡去吧,不要怀疑自己了。

  读了从诗中可见,韩愈内心虽还是极为不满的,但心态已经好了很多,坦然东归而去。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