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第103章_问道之远[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来私塾见他,或是带被褥衣物,或是带他从外地买回的吃食。

  有京师的宫廷点心玉露团,也有秦淮河边的蒸儿糕,还有西北大漠捎来的有他脸那么大的馕饼据哥哥说,他出了嘉峪关,是为了给一位故人立碑。

  似乎,哥哥总有很多很多故人。

  这一点总引小孩暗暗嫉妒。那些被哥哥惦记的故人,死了还让哥哥念念不忘去寻他的尸首,去立他功名不朽的碑。

  可他,如何才能和哥哥一直一直在一起呢

  这个问题曾困扰阿一整个少年时期。

  两个没有任何羁绊的人,怎样一根绳才能把他们彼此牵得牢牢的,让对方再也说不出“可我能陪你几程”这样伤人心的话呢

  从玉游镇张先生的私塾,到姑苏寒山寺书院,他背负书箱不远千里求学,坐船而上,穿深山,过水乡,可求的是什么学,自己也没弄明白。

  直到十**岁那年,参加解试时,坐在贡院的考房里。

  深夜,他裹着被子咬着笔头,冥思苦想考案上的策论题目,刚有了新思路,在密密麻麻的草纸上写下新的几行字时

  贡院沉寂的深夜,被过路的嫁娶队伍喜庆的鞭炮声吵醒。

  据说是本地风俗,迎亲队伍天没亮便会出城。

  那一刻的鞭炮声忽然炸响在他心原。两姓相亲,永结同好,两个萍水相逢应不识的陌生人,便为那薄薄的一纸婚契,和司礼人高高的一唱一拜天地,便彼此命运相牵,再不分离。

  男女如此,可若是双方皆是男子呢

  是了,哥哥又不是俗家弟子,又怎会在意世俗呢

  他仰起头,城东南的玄微神君观的铁塔上,明月高悬。

  隔壁考房的仁兄不知怎的可能是做题做自闭了,忽然对月诗兴大发,悠悠念起打油诗

  “我以清风煮月,换得二两烧酒。”

  “与君共饮,销得人间半世愁”

  诗不咋样,但在这清风明月下念来,便别有味道。

  困扰心中多年的郁结一朝得散,阿一缓缓舒出了那口气,竟也来了兴致,朗声抬杠对方

  “销得人间半世愁莫非君已五十老叟”

  四周传来考生们稀疏的笑声。都是些还没睡、熬夜做题的家伙。

  隔壁那位仁兄还待回敬几句,监考的差役却过来了,梆子敲了几下槛壁“考场肃静肃静”

  本以为这茬便过去了,第一场考完结束时,监考收了卷子,阿一把笔墨纸砚、蜡烛线香收进书箱里,隔壁便探进个脑袋。

  “这位仁兄,在下今年虽刚及弱冠,但作诗嘛,难道仁兄便没写过半世一生这类酸句子”

  阿一心情甚好,看向来人,不由笑道

  “您便是那位二两烧酒兄了”

  对方也傻笑片刻“是也是也,在下郑玉,字允珏。不知仁兄是”

  阿一朝他拱手“云一,字舟遥。”

  “舟遥兄”

  “允珏兄”

  “我请舟遥兄喝二两烧酒去”

  “那便恭敬不如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