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3章 高等教育的研讨(二)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后世并不是极端的个例,而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这不是大学生心态不好,而是一个简单投入产出的问题,如果要干农民工的活,你可以七年前就出来干了,为什么要多投入这七年的人力物力财力呢。

  你的产出不能匹配投入的成本,自然没人愿意干啊,于是就会有大学生宁可啃老,也不低头的事件频频曝光。

  老一辈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国有体制下造成大量的大锅饭现象,脱离市场导致竞争力的下跌。

  但是同时你也要看到当时的制度中的合理性,比如著名的技工制度,让每一个工人都有明确的晋升阶梯,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而不像后世那样,大家都奔着管理岗位前进,单纯的技术岗位进无可进。

  阿狸搞出的职级制度后来在IT圈子里风行,其实这也不过就是技工制度的变种罢了。

  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初等职业教育在后世基本上被消灭了,这是好事,对于全民知识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后世各种网络下乡,如果没有这种全民知识水平的提升,是不可想象的。

  但,如果把高中大学的途径作为唯一道路,那就显得过于刻板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读书的天赋,中考,高考两道门槛拦住了大量的学生。

  扩招,看似多出了许许多多的本科生,但大量的二本三本学生中,能够真正成为工程师的寥寥无几,成为绘图员,操作员,实验员,检验员的倒是大把。

  但这些技能却偏偏是本科教育中缺失的,他们不得不在步入社会之后,重新学习,以期掌握技能而非知识。

  不说是不是浪费国帑的问题,单单对这些青年人的青春浪费都是巨大的。

  汉斯国的专科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立的,至于具体情况如何,王旭也没研究过,只知道,那里的工人有自己的晋升途径,可以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实现职业上的晋升。

  这显然对于后世那种严重缺乏技术工人的市场状况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找一个合格木工的价格可能比找一个写文案的高得多,这是市场的选择,王旭既然知道了,自然要说出来。

  王旭畅谈了自己对于未来的猜测与推断,虽然在这个时代实在显得有些超前,但教育的布局动辄要二三十年才能有所成效,王旭现在不说可能就真的晚了。

  但他毕竟没有真的研究过这个课题,所以也就只能开脑洞畅想,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他只提个建议,并没有真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他是真不懂,也不想不懂装懂徒增笑柄。

  这是王旭第一次在这样的政策研讨会议上进行长篇大论的发言,阐述的内容远比新闻采访时来得深入。

  他就那么空口聊了二十分钟,而部里的大领导居然就那么认认真真地听了他二十分钟的神侃。

  核心思想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而是打通知识晋升与技能晋升的两条路径,让两者都可以随着个人的发展拥有向上的空间。

  而且两条路需要能够彼此流动,设定政策应该保留跳转的可能,也就是如果知识学习的道路走不好,还有机会跳转至技能晋升的道路,反之亦然。

  当然,两条路肯定有收益差别,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知识晋升可能获得的收益更高,但难度更大。

  而技能晋升可能获得最高收益较低,但同时难度较小,如此才能平衡两条道路的选择。

  让最聪明的大脑去干最需要大脑的事情,让最灵巧的双手去干最需要双手的事情,而不是反过来,这才是王旭对于教育的认知。

  高等教育,同样会反过来影响初等教育,什么是素质,不是只有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才是素质,开挖机,用车床同样也是。

  ——

  (明天见)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