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9章 演员和病人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来应该是个白人来着,但王旭嫌麻烦,不想用太多的丑国演员,有名的太贵,没名的,干嘛要给他们个成名的机会,给香江人,给华夏人不好吗。

  而且,丑国人事情比较多,一会儿不能加班,一会权利义务的,不是很好管,人少了没事,多了王旭怕出麻烦。

  毕竟是第一部,还是谨慎点儿好。如果成功了,第二部,那就可以真正玩大制作了,有上一部的成绩在,再大的明星都不敢扎刺。

  如果失败了,呸,说什么呢,这片子就不允许失败。

  反正只要是需要打戏的,那就都去什刹海练一练,算是提前进场。

  王旭这里的工作人员其实早就入场了,不过那些都是他自己的人,一直就好像日常工作一样,所以才给人感觉这个剧组是提前两周才入场。

  这种提前入场做各种准备的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这个年代还是一个比较常态的情况,一部片子拍几个月半年的更是正常的,至少在大陆是非常正常的。

  反而是香江那种半个月搞定一部片子的来发,其实才是有些不正常。

  如果你说你是靠着系统性的管理,统筹,协调,充分的准备,那么十五天拍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企业的成功。

  但像香江那样,纯粹靠人的灵感,和能省就省的粗制滥造,你可以说他是高效,但也一样可以说他们真的很不专业,甚至可以说他们糊弄。

  这至少不是一种非常值得宣传的状态,这也是他们一直走不出工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的原因。

  早年间的邵氏电影,其实是有点工业化的影子的。他们搞的片子流程清晰,盈利点明确,对明星演员,明星制片人之类的都依赖很小,甚至可以说他自己就是造星工厂。

  后来的嘉禾其实也继承了邵氏的一些特质,各种流程,盈利模式都很清晰。但嘉禾对影星的依赖程度就有些太高了,可以说成也巨星,败也巨星。

  不过这些都是某一家企业的经营思路与理念,无伤大雅,香江后来的没落是和整体的环境分不开的。

  但香江电影人也一直都在努力,这些年嘉禾的出海战略其实就是看到了本土市场的狭小和仅仅依靠东南亚的不稳定,他希望进军世界电影的中心分一杯羹。

  这和这个时代是紧密相结合的,这会儿的丑国那就是灯塔,毋庸置疑的那种。强大到不可思议,对比的差距让无数人感觉到绝望。

  后世曾经有人总结过改开四大屈辱事件,其中三个发生在这个年代,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那其中的辛酸,那种无力和委屈,真的一言难尽。

  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这会儿的国人看待丑国时为啥那样的矛盾。

  约翰这个人还挺好相处的,并没有什么架子,至少在剧组是这样的,也没在表面上表现出什么鄙夷之类的态度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