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好消息不断的一天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神把控好了。

  说的再直白一点,如果现在的沪上微电科已经开始出现股东为了钱和权利而斤斤计较尔虞我诈的情况,那光刻机项目也可以停了。

  至于未来成功后的利益分配,按照合同延续即可,孟谦只要抓的住权即可,反观阿斯麦,其实后世的阿斯麦自己都没啥权了,已经卖身米国了。

  毕竟阿斯麦从一开始,就是从商业角度在跟大家谈判。

  这也是孟谦的一大优势,眼下的项目,拥有除了钱以外其他的东西,孟谦很珍惜这个东西,也很小心翼翼的在保护这份东西,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一份信念。

  大家都在用自己不可能纯粹的里子在守护这份信念,孟谦不需要把话说开该得到的一切也都能得到,如果还非要在面子上大做文章,他真的也没资格去管理这样一个科研大军了。

  其实当初选择加入大风科创,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担心,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能把这么深的道理吃透么?到时候因为研商的天然矛盾闹崩了怎么办,这也是更大的行业资源在一开始不愿意进入沪上光电科的原因,好在现在,孟谦一次次让大家安心。

  把所有的合同签完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好在,终于立项了。

  有了国家项目背书,获得科研经费是一方面,还能借此得到更多的科研力量。

  “光刻机,真的有希望了啊。”在一个没有人在场的时刻,孟谦看着手里的项目书,眼神闪烁。

  不过孟谦没独处太久,厂长关向文便来到会议室,“孟总,最新的销售数据。”

  在孟谦看销售数据的时候,关向文开口道,“我们的光刻机销量一直在涨,尤其是这一个月,订单量涨了三倍,工厂现在的产能已经跟不上了,我们要不要考虑扩建?”

  “现在的订单量排到什么时候了?”

  “明年6月。”

  “嗯,我斟酌一下。”孟谦含糊的回应了一句,因为2002年沪上微电子就要成立了,这一世如果沪上微电子依旧出现的话,现在砸钱扩大生产线可能不是一个好时机,“也就是说,今年工厂营业额可以达到15亿?”

  “是的。”关向文补充道,“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肯定会实现当前产能下的最大销量了。”

  “嗯,年底的应收款到账后留5000万,其他的都投到科研上去。”

  “咚咚咚。”孟谦跟关向文对接了一会儿,梁志国敲门进来,给了孟谦一沓文件,“18所高校,26名在校研究生,36名在校本科生。”

  孟谦认真的看了会儿简历并感叹道,“国家的号召力果然不一样啊。”

  “这跟国家没什么关系吧。”梁志国眼神犀利的看着孟谦,“项目到现在,这些学生来了也只能打打下手,你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有这么好的一个项目,为什么不给大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