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 高考要来了?_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

  可因为时间过了太久,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那是77或者78年的事情。

  再结合眼下的已经进入十月份,即将入冬,以及眼前这箱子书,上面写着的好好读书,都足以说明,那个时间点,就是今年。

  就在今天的冬天。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这边还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但这并不代表一些消息灵通的人能够提前知晓。

  毕竟这种大事,不可能一两天就决定,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势必会征集意见,然后经过酝酿,待到时机成熟了,再全国宣布。

  在这种事情里,有人占据先手,也是正常的。

  毫无疑问,陈书婷的家里就是这种,所以提前把书邮寄过来,让陈书婷早做准备,然后争取考上大学。

  考上大学,意味着什么,孙向阳很清楚。

  那可是——回城啊!

  不过算算,也到时候了。

  上辈子他看电视剧的时候,就有不少讲述这些知青的故事。

  一些知青为了能够回城,使尽了手段。

  没资格,或者没能考上大学的,便让在厂里上班的父母提前下岗,以工厂招工的名额回城。

  还有一些女知青,不惜赔上自己。

  这些年,尤其是那些早早就下乡的知青,很多都已经在农村结婚,安家,甚至还有了子女。

  但当回城的机会摆在面前时,便是各种人间悲欢离合。

  抛妻弃子。

  抛弃丈夫孩子。

  这种故事数不胜数。

  如果孙向阳没有跟陈书婷结婚,那这件事情自然与他无关。

  但眼下的问题是,陈书婷是有资格参加高考的,甚至她的家人‘神通广大’,能够提前得到消息,并且直接将邮寄包裹送到家里。

  那么,当她知道后,会如何选择?

  曾经恩爱的两个人走到一起,都会为了这种机会,毅然决然的离开,更何况陈书婷之所以嫁给他,主要是因为他父亲救对方跟另外两名知青牺牲了。

  是她怀着愧疚,补偿的心理,以及张桂花上门去闹,对方最终才不得不嫁给孙向阳。

  论感情。

  在孙向阳来到这里前,她跟原主可是真的‘相敬如宾’,连房都没有圆。

  而以前,原主也是个扶不上墙的。

  直至孙向阳来到这里,情况才有所改变。

  但这短短的时间,压根就谈不上感情深厚,更别提什么不离不弃了。

  此时,陈书婷并不在屋里,甚至已经跟他说,不是重要的东西就直接丢掉。

  也就是说,孙向阳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处理。

  哪怕对方事后知道了,他也完全可以说,自己压根就不知道高考要恢复的事情,只以为是些书,没什么用,就塞到了一边。

  甚至,就算他把书拿给陈书婷,可只要不说出恢复高考的事情,以对方对家人表现出来的抗拒,恐怕也会把这些书束之高阁,乃至送人。

  再者说了,孙向阳有什么资格,又凭什么说恢复高考的事情?

  他一个陕北小山村的农民,都没出过远门,小学都没毕业,怎么可能知道恢复高考这种大事?

  真要不知死活的嚷嚷出来,再传到公社,传到县里,等待他的绝对不是什么奖状。

  “嘟嘟,去叫你娘过来。”

  最终,孙向阳把目光望向正满脸失望的嘟嘟身上。

  至于心里,明显已经有了决定。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