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四章_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瑞初此番回京的目的,当然不只在于敲定藏书楼的修建款项出处和归属问题——是归属于朝廷,成为朝廷下辖的一个部门,还是独立于江宁街巷,成为江宁文人心之所向,对瑞初而言意义不同。

  但对康熙而言,发而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甚至作为后者带给他的好处远胜过前者。

  如果成为朝廷下辖部门,那如何运营维持、主要起什么作用,就都需要朝中再议,而是归属于地方、还是直接接受朝廷管辖,又是一个问题。

  他也不打算在江宁开办文经筵班门弄斧,让那座藏书楼成为单纯的、象征清帝之向文的象征,装着万千藏书,蕴着墨香纸香长久立于彼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但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拨款问题。

  让朝廷拨款,单纯地建一座藏书楼出来,倒不是建不起,但也比较没必要。

  而且如果朝廷拨款了,如今银子也不是那么轻易能拿出来的,就不能半点好处都不见吧?

  瑞初不打算用朝廷的银子,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藏书楼的事很好解决。

  所以在经营文报上,瑞初拿出了十二分的谨慎用心。

  老什么老,她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只要心不老,灵魂就会青春永驻!

  康熙不知她心里想着什么,看着安儿膝下儿女双全,不免动起了向瑞初催生的心。

  今年刚刚上任的那个两江总督,从前在官场名声可不大好,而敏若对他最大的印象,却是其在两江总督任上因科考舞弊案被免职,数年后又因被老母亲状告投毒而受凌迟之刑。

  然后又立刻将这份感慨压了下去。

  大清并非没有国报,早年自江南归——就是捞回虞云那年,在各方推动下,康熙建立了大清国报。

  看出了康熙对这一门婚事的态度,海藿娜心里百感交集,说不上是什么感受。

  一切一切都要循序渐进,从不起眼着手,如愚公移山一般一点点用力。单是此刻,甚至十年内,看着瑞初对文报的设想安排,都绝对猜测不到瑞初最终的目的。

  而十二公主,则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留在京中,与肃钰夫妻两地相隔,无法彼此尽责。

  至少康熙就觉得她答应得颇为恳切,因而心中还算满意,有种赢了敏若一把的感觉。

  如今到了瑞初的身上,他已经无力再和敏若辩论了,因为知道他是怎么也说不动敏若和他站一边的,干脆直接叮嘱瑞初,“别全听你额娘的话,儿女要看缘法,你们自己也要上心!”

  康熙不禁道:“你总是满口这些理由为他们开脱。”

  敏若对清朝历史并无深刻研究,知道这位噶礼大人也只有一个原因——科考舞弊在将被证人揪出来时想要强力镇压,给老娘投毒被老娘状告出来,这实在是官场的一朵大奇葩。

  但说不满,到底也有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