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_皇明圣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掌握在朝廷手里,朝廷可以慢慢分配。”

  朱棣上半句所说的屯田制,最早起源于三国,是国家控制土地的形式,当初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的建议,招募流亡农民在许县附近实行屯田,后实行军屯,就有了这个制度而曹操对民屯采取军事组织的方式管理,管理机构为屯司马,与郡县官员并列,屯田民不得随意离开土地,没有人身自由,他们耕种的土地要缴纳分成地租,同时也要承担兵役和徭役,军屯也差不多。

  对于大明来说,卫所制确实就是换皮的屯田制,之所以大明要搞卫所制,弄出几百万的军队,其实不是让这些人打仗,而是给元末参加了各诸侯军队后投降的海量士兵及其家眷一个安置,朱元璋不可能放心这些杀过人上过战场的人回归民间,又不能不管他们的生计,所以就用卫所这种组织形式来让他们过正常的生活,真打仗,大明有几十万野战部队,轮不到这些天天种田的卫所兵。

  而且,这里的逻辑关系,其实不是大明在养卫所兵,而是卫所兵在养大明,因为每年大明都能从卫所兵那里收上来数百万石的粮食。

  而均田制,则是大明目前从表面上看,如果想要改革,最适合参考和推行的田制。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均田制历史发展悠久,从南北朝到隋唐,之前的朝代,已经基本把能优化的地方都优化好了,大明直接拿来用就行;二是均田制最适合人少地多的情况,如今大明刚刚开国,非常符合推行均田制的条件。

  譬如均田制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就是唐朝,规定就是成年男子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官僚有职分田作为俸禄补充,官府有工廨田作为办公费用,而田亩的所有权都归朝廷。

  而且搞均田制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能在这个时代,最大程度上杜绝人口膨胀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因为理论上每个人的土地就这么多,既饿不死,也搞不了土地兼并。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不可能被制度所控制的,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均田制到了最后也会崩坏。

  但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主意了,跟朱元璋的思路也有些类似。

  “现在的大明,是以民田为主,官田为辅,官田由国家或宗室、勋贵、大臣拥有,不得买卖,只能出租,而民田则由平民自有或承租,可以买卖或典当这种田制,是吸收了唐宋两代经验后改良的,也不能说不好,但是显然是存在土地兼并隐患的,所以父皇,如果要通过改革田制的手段来缓解人地矛盾,不妨考虑一下均田制。”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咱再想想。”

  朱元璋赞许地看了朱棣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说道:“天德如今病重,咱事情多,没法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