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同盟的尾声_家祖左宗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之滨,1座规模巨大的工厂拔地而起,作为丙午25计划中最重要的1环,这座工厂坐落于锦西州(今葫芦岛市),是1家中德合资的钢铁船舶公司,名为渤海重工业公司。

  渤海重工的重点项目包含4项,第1是“水下狼群”,中德之间的潜艇合作将会从旅顺造船厂剥离,移交渤海重工生产;第2,克虏伯公司将会授权渤海重工生产克虏伯的舰用装甲钢,第3是蒸汽轮机,中英两国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第1艘应用蒸汽轮机的大型船只——琛航号远洋邮轮就诞生在江南造船厂,而在战舰上使用蒸汽轮机也是中英两国掀起的风潮,合作开始之后,中国将会向德国交流蒸汽轮机的研发。

  而最后1项,也是最为关键、最秘密的1项,中德之间将会在这里开展1项无畏舰合作项目,由中德设计师共同设计1艘无畏舰。

  这1项目在两国都属于最高级别的秘密,英国人无从得知,但作为外交场上的老手,英国人对于中德之间的关系依然保持着警惕。

  1906年已过去1半,另1项重要议题被摆到了中英之间——中英同盟。

  同盟的基础是共同利益,压制俄国即是此前两国的共同利益,但随着俄国威胁消失,中英两国的利益共同点转移到了中英贸易上,但这1利益点并没有前者那般坚固。

  而两国之间的矛盾点却越来越大,中国不可能变成英国的附庸,在中俄战争之后,中国有能力在国际社会上对英国说“不”,中国的外交只为争取国家利益服务,扩张或者不扩张,同盟或者不同盟,1切都看国家战略的需要。

  这和英国也是类似的,现在的英国正在战略收缩期,不会跟中国在这种方面产生直接冲突。

  而德国则不然,德国的外交是为军事服务的,他们的国家战略立足点是战争,与这样的国家走到1起是危险的,因为战争在国家策略中是不理性的,出于其战争考虑,中枢也不得不提防德国人在这其中捣鬼。

  德国人对于自己外交完全没有认知,1898-1901年,英德两国进行了3次结盟谈判,英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然而德国却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在国力以及影响力方面的弱势,在“世界政策”上1条路走到黑。

  这种扩张最终只会把自己推向全世界的对立面,成为帝国争霸的牺牲品,但也会给1些国家创造机会。

  这也是中枢将德国资本纳入25计划的原因,在此之前,能够参与除铁路外其他重工业投资的有且仅有英国,而现在美国和德国也能够参与进来,再加上海6军的合作,这些利益足以分散德国人的注意力,也足以拿捏德国人。

  1906年9月17日,中葡两国在澳门总督府内举行了交接仪式,金瓯号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