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有时候谎言真能帮到人!_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前世的知识拿来用,也能算是我自己的成果……”

  “换句话说,只要完成这个世界所没有的研究突破,哪怕是抄袭过来的,都算是我自己做研究取得的突破?”

  张硕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只是个任务难度评级,他却从中洞悉了系统的内在机制。

  首先,系统不是跨世界的。

  系统中建立的科研任务,其难度评价和研究难度关联,而不会关联到‘想出来的难度’或者‘对学术或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心锚点连线算法没什么难度科研,只是一个简化计算量的方法而已。

  其所关联的‘偏差评估体系’,难度能够达到C级水平,但最关键的不是难度,而是‘怎么想出来’。

  像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想当了地面有引力,从而促进了基础力学的发展。

  如果以系统的机制,给最初的思考本身做出个难度评级,也许只能达到D级?

  因为,‘想到’不会归在难度系数中。

  另外,有些小的研究会对学术或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些高难度的研究,也可能会没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被束之高阁。

  系统任务的难度评价机制,关联的只是‘研究难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无关。

  “所以说,系统也是很古板的。”

  “像是个冰冷的机器,只是以固定的内在逻辑运行……”

  张硕倒是放心了。

  同时,也对于研究更是期待,完成D级以上研究任务,都是有科研币奖励的。

  科研币,可是好东西!

  他沉下心来,使用了‘低保’获得的科研币,快速进入到科研模式,并顺着脑子里的思路写起了主算法框架。

  实验数据偏差分析,会是一个在主算法支持下重复性运算的程序,每一次重复性运算都要和粒子对撞的理想模拟轨迹进行比对,并利用‘偏差评估体系’进行评估。

  模拟轨迹,是粒子对撞所形成的理论上的完美状态。

  那是最理想的情况。

  真实的粒子对撞实验,受到环境因素、碰撞位置、能量差等方面的影响,所形成的粒子逸散轨迹图像和模拟轨迹存在偏差。

  正常来说,只要进行的实验次数多,数据足够多,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图像总会无限趋近于模拟形态。

  问题,就在这里。

  前世的粒子对撞实验分析就发现,不管输入的数据量再多,所形成的图像也不会无限趋近于模拟形态,而是在一个固定的偏差数值上下徘徊。

  这就是带质量粒子的轨迹偏移问题。

  张硕研究分析算法的目标,就是想去分析实验是否出现带质量粒子的轨迹偏移问题。

  相比超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并不高,进行的实验规模相对也比较小,所得到的分析结论偏差也很大。

  但数据再少,也可能会发现信号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