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9章 海外招商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方的账目当中。

  第一轮的分红实际上在战事结束后的几天内就已完成,而那个时候三亚这边甚至都还没有公开前线的捷报。社会上层瓜分战争红利的进程远比外界所知快得多,等两个月之后拿到招商活动上来推销的这些经营项目,其实已经被蹲守当地的大商家筛选过一遍了。

  当然了,对于资质和人脉都次一等的商家来说,此时由海汉商务部推出的这些项目依然是油水丰厚的香馍馍,值得投入关注和相应的资金去竞争。

  与过往的海外殖民地招商内容类似,此次海汉商务部准备的项目依然是以农业开发为主,渔业、畜牧、农庄和种植园占据了大半。不过或许是考虑到马尼拉距离大明、海汉和中南半岛都太过遥远,官方在这次的招商中也是给予了比往常更大的优惠力度,在开发成本和未来几年的赋税方面都拿出了商人们所期待的减免政策,以此来吸引他们前往马尼拉投资。

  马尼拉湾的南北方向都拥有数千平方公里的临海平原,其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植橡胶、烟草、水果、油料、香料等热带经济作物。而西班牙人在统治当地期间所进行的农业开发规模有限,几十年下来的开发成果甚至还不如海汉近几年在海南岛上的屯田速度。

  当然要将此完全归结于西班牙人的无能也是不公平的,毕竟当地的西班牙裔和汉裔移民数量有限,而这两拨人才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军。除了一些依附于西班牙统治者的部落之外,占据人口多数的当地土著对于外来者组织的农业开发和基建工程并没有参与的兴趣。而海汉在打算开发当地的时候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所以官方需要发动民间力量,让商人们在当地投资搞开发并迁入移民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跨海向当地迁入移民无疑是投资商们需要考虑的成本之一,而当地过去又并非汉人统治区,对移民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海汉只能大幅度削减包括赋税在内的其他费用,降低商家投资的成本,以此来完成招商。

  不得不说这些措施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商人们在施耐德公布了招商项目之后,都纷纷主动举手认购。这其实也是在官方预料之中的状况,如果给出这么多的优惠之后还应者寥寥,那就说明海汉的号召力下降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而现在商人们的反应基本上印证了官方在战前的预计,即还是会有大量商家看准了当地的开发费用低廉这个特点,参与到开发马尼拉的计划当中。

  而商务部为商家所准备的定心丸还不止于此,考虑到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有限,所以商务部还准备在马尼拉兴建一批专门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作坊。制作烤烟、罐头、香水,以及制糖、榨油、酿酒等等深加工手段,都可以为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