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一章 漏嘴_从大学教师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82年,但是大学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京城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逐年上涨,他们与地方院系的水平差距也会越来越大的。

  京城大学的普通实验室,每年还是能够看到很多改变的,实验器材和科技期刊都会时常更新,但是在楠开,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估计是经费的问题吧,毕竟亲儿子和干儿子还是有区别的。

  沈光林在京城大学也算是混的如鱼得水,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他的想法太多了,但是知识积累限制了他的发展。

  团队不太给力,沈光林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收集资料,编排实验计划,整理科研情报,这些,都需要精力。

  从实验室成立一直忙活到现在,沈光林手底下的可用的科研狗倒是有了几条,但是堪大用的不多,也就是起一些辅助作用。

  好在那些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唯一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反而是沈光林自己。

  真的是想法太多了,接连看了两番不错的剧集,结果实力跟不上。

  这个年代资金匮乏,科研土壤贫瘠,那些需要依靠资金积累来完成的实验大都不能做,也是没有办法。

  “沈老师,我们学校的情况怎么样?”

  “很不错,该有的设备都有,虽然陈旧一点,但是满足教学任务还是够的。”沈光林也是实话实说,他也没打算藏着掖着,自己过来本就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没必要瞎显摆。

  “那您给指导指导?”

  “指导谈不上,我就是来学习的,最近我对太阳能电池组很感兴趣,听说你们学校在这一块做的不错,因此想过来学习学习。”

  “哎呀,您太谦虚了,沈老师您的名声已经传遍整个亚洲了,尤其在扶桑国,在物理学界一说起您,大家都知道。要不,你给我们这里也上几堂课,让我们也感受一下京城大学最年轻教授的风采。”

  “您吹捧了,最年轻的京大教授可不是我,最年轻教授是朱家华先生,他24岁就获得了教授职位,而且手下桃李满天下,我就不行了,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商业互吹完毕,那接下来就是谈正事了。

  楠开大学在光伏研究领域确实是有一手的,至少这些积累是沈光林不具备的知识,这可能比京城大学厉害一丢丢。

  当然,沈光林也知道另外一些楠开大学不知道的事情,比如一些光伏产品的制备方法,还有就是从光谱分析中找出高能量的区间,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光电转换。

  这个材料怎么选,工艺怎样,这都是学问。

  学校已经开学了,沈光林想了想,就让李蓉先回去,他自己在这里多停留几天,准备系统的学习一下光伏的知识。

  给同学们上课的事情就算了,开办个讲座倒是可以的,反正做这些事沈光林也已经轻车熟路了。

  价值5万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