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二章 天才_从大学教师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室里。

  有这样的好工具,真的令人羡慕的发指啊。

  “沈,怎么样?这套显微镜是上个月才安装完毕的,是全世界的第三台,整个亚洲都还没有吧。”

  曼斯坦因确实有他值得骄傲的理由,有这样的显微镜,随便研究一点东西出来都可以刊登在杂志上。

  这就跟粒子对撞机建设完成后,随便一点实验都是可以发表顶级期刊的一样,你有别人没有的优势,任何一小点都是领先。

  沈光林也很想拥有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过他也知道它的毛病所在。

  后世他用这玩意用到想吐,操作起来真心不方便。

  “东西是很不错哦,甚至可以操作原子,不过不太好用吧。”

  “好东西都是有使用门槛的。”曼斯坦因依然傲娇。

  “嗯,我同意你的观点。你看,这个腔室是需要高真空的吧,是不是需要反复吹扫抽真空。还有,像噪声,低频振动、高频振动、电噪声、低温杜瓦带来的振动该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很专业,一下子就把曼斯坦因给问住了。

  因为TM的成像质量,高度依赖针尖状态,而针尖的状态往往是不可控的,这就几乎陷入了玄学范畴。

  就是到了后世,这个问题既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五个的顶尖研究组甚至能推荐出十种最好的针尖处理方法。

  “沈,你真厉害,有什么好建议吗?”曼斯坦因再也不嘚瑟了,他老老实实请教。

  沈光林也顺势说出了几种非常常见的针尖处理办法。

  “沈,你真是个天才!你们华夏人都是天才。”

  沈光林觉得他在骂人,但是又没有证据。

  直到吃晚饭的时候,他真的遇到了华夏来的天才。

  晚饭时间,曼斯坦因的同事卢卡斯叫来了他的学生,来自华夏国内的天才学生张守盛。

  人生有四喜,其中就有他乡遇故知。

  沈光林和张守盛以前并不相知,这是人生第一次见面。

  毕竟是国内来的同胞,亲切是应该的,两个人聊的很热络,尤其,大家都是搞物理的,张守盛听说过沈光林的英雄事迹,很是佩服。

  沈光林很自矜的说,那都是小意思。

  然后,沈光林也问了他的过往。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这才是真的天才啊!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1963年2月,张守盛生于魔都;

  从小就聪明,学习成绩好只是一个天才的基本素养,算不得什么。

  真正厉害的是高考。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守盛直接考入了复旦大学物理系。

  这年的题目是不算难,但是想考上复旦大学也不容易,尤其他还没有读过高中。

  1979年,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作为交流学生被送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深造,这年他才读大二。

  到了柏林自由大学,他学习成绩学习语言一样都没有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