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三章 争端_从大学教师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了。”沈光林没有要退让的意思。

  反正他的论文已经邮寄出去了,等论文发表,这成果就是他沈某人的。

  国际学术历史上,关于“剽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比如,一些学者参加某次学术交流活动,偶然听到了别人随口讲出来的成果,自己回来立刻加工成为自己的发现,然后抢先发表出去,这种事情不要太多。

  还好,沈光林日常编写论文的时候也是非常注重记笔记做记录的。

  这是一个好习惯。

  每一个观点的形成,出自哪本期刊,哪份杂志,他什么时候看到的,什么时候做的摘抄,一一记录在案。

  沈光林从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就在防备着跟别人斗争了,自己的记录非常完整,而且时间线都有,不怕争端的。

  而且,他还会故意和别的老师一起探讨一下自己论文中的某个小“问题”,别人给出正确见解之后,他自己立刻记录下来,表示某年某月某日,谁给他提供了帮助,帮助内容是什么。

  好为人师是共性,大家能够帮上沈老师的忙,自己也很高兴的。

  沈光林就想着迟早有一天,自己万一做了一份“好东西”出来,比如,他“偶然”发现了石墨烯,然后被别人强行抢走了该怎么办。

  现在,沈光林跟李老师的论文偶然碰上了,虽然是意外事件,但也是必然,而且两个人都没有退缩的打算。

  既然要扯皮,那就从固化证据开始呗,这种事情沈光林也是轻车熟路。

  甚至,他还列出了时间线和清单,就像使用PROJECT做工程管理一样,一目了然,直观的很。

  不但如此,沈光林还把自己的资料复印一份放办公室里,一份放宿舍里,然后把原件放自己家地下室里。

  甚至,为了“安全”,他还做了一份复印件放到小姐姐李蓉位于东城区的办公室里。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