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2章 不想当宰相的状元郎不是好秘书_隋唐大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终究导致了五胡入侵乱华夏江山,这是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按马周说的,只要这些蛮夷戎狄,依然保留着他们过去的名字、传统习俗,依然是如过去般的单独分开居住生活,那么这些人不管他入没入籍,有没有内附,他们就始终都是蛮夷戎狄,绝没有成为华夏一部份,这些人就早晚会成为祸害。

  罗成觉得这种观点,正是如今大一统的大秦帝国需要的华夷之辩的统一思想。

  蛮夷们要么归化,要么就依然是蛮夷,不可能让他们有两重身份,两个国籍。对于想要归化的蛮夷,当然欢迎,但没有什么特殊优待,不可能让你们成为大秦帝国下的什么突厥人、靺鞨人、粟特人、俚僚人、羌人等等,只要一入籍,你就是华夏,是汉人,是秦国子民。

  你就得用汉名汉姓,你就得蓄发戴冠,你就得穿汉人衣服,就得学习汉话,就得缴赋纳税。

  更不会允许什么突厥部落、粟特部落、羌人区等出现,不可能让他们自治,让他们成为国中之国。

  这就好比科举考试,你蛮夷要是入了籍也一样可以按正规渠道参加科举,考不考的上,全凭你真本事,不会给你加分不会给你特招。

  ·······

  三天后。

  殿试的成绩出来了,笔试和面试的成绩都出来了。

  十人名单摆在皇帝面前,这是最优的十人。

  笔试前十和面试前十,都有马周。

  马周的那通华夷之辩说的大气,深得皇帝赞赏,诸位考官们也很支持。他的那番话,很符合如今朝堂上的华夷之策,更深得皇帝喜欢。

  毫无疑问,罗成最终钦点了马周为状元郎,一甲第一名,状元郎,赐进士及第!

  第二名皇帝钦点了孙伏伽,这也是位河北士子,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孙伏伽曾经在隋朝时就考中了进士,大业末还任过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小官。隋亡后,还曾在李渊的伪唐任过长安县法曹,因上书李渊言事有功,被李渊升为治书侍御史,不过后来因上书言事被李渊免官。

  此后回到河北老家读书静修,这次前来参加科举,也是一路过关斩将,尤其是他的判案判的极好,殿试上的答辩虽没有马周那么出色,可也是得到皇帝好评。这次殿试,皇帝钦点其为一甲榜眼。

  探花郎皇帝则点了出身京兆韦氏的韦待价,他是尚书右丞韦挺之子,韦待价名门子弟,确实也很有才气,皇帝对其很满意,从殿试前十中点为探花。

  天津桥北,皇城端门前。

  二百三十名进士皆在此等候放榜。

  秘书监王珪亲自捧着金榜出来。

  金榜悬于端门前,秘书监亲自唱名。

  唱名从后往前,第一个被唱名的是三甲同进士出身的第一百九十七名。

  “侯君素,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

  来自关中的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