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7章清军撤军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速报知校尉!”

  海州之南,塔山铺吴越军前锋大营,前线各校尉陆续派遣快马,飞报前军副都督陈友龙,声言对面的清军撤退。

  一时间,塔山大营,快马四出,前往探查清军踪迹,务必确认清军撤往何处,有什么企图。

  傍晚时分,斥候陆续回报,不仅塔山附近的清军撤离,就连海州也是一座空城。

  陈友龙站在大帐之中,听了斥候的禀报,不禁沉吟,“殿下虽然派遣党守素率领一万将士,在大凌河立寨,但是却并没有完全切断清军粮道。现在清军的粮食,应该还能吃一段时间,不知他们为何会突然撤退。”

  军帐内,前军的参军们围在沙盘前,一时间,也无法得出答案。

  “都督,会不会是清军设下的陷阱?”参军谨慎道。

  陈友龙在帐中来回踱步,半响,忽然道:“先报知谢都督和殿下,再令张光翠部、李企晨部,向本督靠拢。”

  一日后,海州城。

  城门大开,拒马放在城门两边,城门前的道路上,四处散落着清军丢弃的物资,还有瘫痪在路旁的大车。

  陈友龙骑在战马上,徐徐进入城池,只见城中街道两旁屋宅残破,城中空无一人。

  ~~~~~~

  朝鲜,王京。

  领议政府邸。

  赵铭除了是吴越王,还是朝鲜国的领议政,也就是宰相。

  在关外进入对持局面后,赵铭将前线战事指挥权,依旧交给谢迁,而后乘船到了朝鲜。

  这时,赵铭来到朝鲜,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逐渐理清的朝鲜的现状。

  此前,赵铭对于朝鲜一地的兴趣并不大,不过随着吴越国地盘的扩张,急需要大量人口,朝鲜才逐渐重要起来。

  眼下赵铭将要收取辽中,而关外气候寒冷,江南百姓难以适应,且江南富裕,百姓不愿意离开江南,冒然迁徒,恐怕难以开发辽中,还会激起民愤。

  因此赵铭准备就近动用大批朝鲜人,作为开发辽中的主力。

  但是这样一来,赵铭又有些担心,大量朝鲜人到辽中后,会影响汉人对辽中的控制。

  另外,赵铭开拓台湾和南洋时,同样动用了大量的朝鲜人和倭人。

  现在,吴越国实力强大,这些朝鲜人和倭人,不敢怎么样,一旦吴越国出现问题,这些人就是不稳定因素。

  为百年计,为后世计,赵铭以为要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便是尽快同化这些人。

  这时,在领议政府邸,赵铭坐在炕上,下面跪坐着一众朝鲜官员,还有领议政府邸的汉人幕僚。

  赵铭不在朝鲜之时,便是由领议政府邸的汉人幕僚,来处理领议政的公务。

  “殿下,卑职根据殿下之意,为帮助朝鲜接受大汉文化,尽快融入天朝,制定了如下策略!”领议政府邸幕府书记王家勤行礼道。

  赵铭微微颔首,“试言之!”

  王家勤道:“殿下,第一,招募士子,前来朝鲜办学。第二,推行新的税收政策,凡事能写汉字,说汉话的朝鲜人,税收与汉民等同,若是不会说汉话,不会写汉字,则需要多交一笔税,交给当地的汉学私塾,直到他们会为止~~~~~~”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