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学生变教习,万世仅两人_我在诸天有角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不容置疑的唯一神明。

  按照昊天道的说法,人本是万物之一属,懵懂居此天地逆旅间,偶蒙昊天降下启示,方始明悟自然造化之理,故以意念控天地元气,行种种玄妙之事,是为修行。

  修行之路漫漫修远,繁复艰辛最考验意志,而这条道路被分成五个段落,也就是世人所说的五个境界。

  初境称作初识,是指修行者之意念自气海雪山外放,明悟天地之息的存在。

  第二个境界称为感知,这一阶段修行者能够触碰到天地间流转飘浮着的元气,并且能够与之和谐相处,甚至进行一些感觉上的交流接触。

  第三个境界称为不惑,指修行者此时已经能够初步明白,天地间元气流动的规律并且加以利用,世人口中所谓剑师,符师便泛指此类。

  第四个境界称为洞玄,进入这个境界的修行者,已经能够把自己的意识与天地元气融为一体,对于念者而言,意味着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直接攻击敌人,在这个境界里浸淫日久,或者能够做出一些格外玄妙的手段。

  第五个境界称作知命,所谓知命,便是知天命。进入这个境界的修行者,不再仅仅是从表面上明白天地元气流动的规律,而是从本质上掌握了天地元气的运行规律,明白了昊天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明悟了世界的本源。进入这种境界的人,或许才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得道。

  当然修行之路永无止境,漫长而又曲折,五个境界之上自然还有更高的境界。传说中知命之上还有诸多玄妙境界,而真正在典籍上出现过的只有两种,一者为天启,一者为无距。

  所谓天启,是指修行者能够直接聆听昊天启示,以虔诚奉拜祭道门神术,于空无之境中暂借昊天威势光明,昊天普照世间,纵是威势光明中之一缕,寄于一修行者之身,亦可想见那是何等样的大境界大威势。

  至于无距境界,典籍之上只是记载人世间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境界,却没有具体描写,只有廖廖一句形容:从心所欲而无距,圣人意念所至便能抵万里之外,这是何等壮阔。

  其实除了这两种境界,还有佛家的无量与寂灭,魔宗的天魔境、道门的清静境,都是不弱于天启和无距的境界。这些境界均在五境之上,各有妙像,彼此之间却没有什么强弱优劣之分。

  而传说里,在诸境之上更有妙境,便是最古老的典籍上也没有记载,只在一寺一观一门二层楼里口口相传,那便是魔宗之不朽,佛门之涅槃,道门之羽化,书院之超凡。

  妙境之上更有更高的一层楼,可以称得上大道无为,真正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的境界,无矩之境,自古至今,世间能入这等境界的,好似从听说过。

  古谚虽云,千年圣人降,但人世间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出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