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章 情怀带兵是用爱发电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主将的谈判能力,他背后的资源,过往的战绩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个指标或许可以用魅力值来量化。如果军队是与主将从一个小团队出生入死成长起来的兄弟,那显而易见,主将的魅力值会很高。

  士兵的谈判意愿和谈判能力则取决于敌人实力和部队文化等比较复杂的因素。有的部队选择直接提刀砍主将。有的部队会委婉一些,在战场上转身就逃把你卖了。干脆阵前倒戈的也大有人在,到哪都是吃粮当兵,皇帝谁来做关丘八们屁事。

  民族主义?剃头留辫子?有时很重要,有时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明末大面积出现军队反复倒戈的原因之一。

  带兵是很复杂的事情,这是做生意呢。可以理解为一种多方商务谈判,是门生意,交易对手有很多。如果带不动兵又真想打,无非临难一死报君王。

  将军们没人有岳武穆,戚继光的才干,大部分还是走正常路线。一个好的将军,通常都是个嘴炮党,带兵表面上严厉无比,声色俱厉,实际上爱兵如子,士兵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这是比较会带兵的将军,起码做到孙子兵法所谓知己知彼里的知己。

  最可怕的是那些读了几本兵书战策,在意淫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菜鸟,被卖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种人以帝都空降兵和读了几天数,怀揣报国理想,渴望封狼居胥、燕然勒石,几个计策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秀才最多。

  明军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边军将领们纷纷舍弃无用的营兵,转向了奴隶制。用在营家丁这种半官方半家庭奴隶的方式养一支可以出队见仗的小队,减少谈判交易对手,提高作战效率。与五代的牙兵类似,克扣其他营兵军饷,集中养家丁。把士兵当儿子养,这些在营家丁撑起了大明朝后期的军事行动。

  野猪皮做的更远,他有个民族。奴隶制和卫所制把鞑靼人全族塑造成八旗兵,不具备可复制性。而且这种建立在抢掠基础上严酷的军事奴隶制也没有保鲜能力,随着八旗入关,奴隶制在生产生活中重要性大幅下降,八旗的体系很快向绿营和明军靠拢。旗主王爷,固山额真带兵,一样要跟底下的兔崽子们商量着办,当然这个时候八旗高级贵族的谈判能力还很强。

  所谓官军出队见仗,很少真打仗。

  如果是两支实力接近的军队,主帅喂饱了银子贿赂士兵,哄着大爷们出了营。

  对面一样的。

  两支军队接近,隔着两个大炮射程,一般在2里以上。

  隔空对骂,这种骂战就是打仗。

  稍微敬业点的军队,点炮放枪搞得战场硝烟弥漫,实际根本打不死人。

  废话吗,都是雇佣兵,出队就是个意思,回去还要拿着银子去找营外的小娘子快活,真打那不是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