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_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哪怕卖不掉,他们送亲朋好友,或是自己销了,也挺不错的。

  在集市上逛着,仔细挑选货物时,他们还发现市面上多了好些从前不见的商品——什么知州绒被,知州绒枕,知州绒衣的。

  但凡是羽绒制品,都清一色地打着知州名头,各个自称曾有知州宅里的下人、来采买过他们摊档货物。

  当然,这样的话他们要真信,那就是傻子了。

  来这大半天后,三人也渐渐适应了远远听得城外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声、城里多了许多跟鸡鸭鹅相关的制品的新景象,变得很是淡定了。

  三日后,他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所充满各种各样的美味鸭子的州城时,所带的货物,除了以前惯例会采买的汾州特产外,几乎全是同鸭子相关的特色商品。

  这几位客商的经历,当然不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惊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但凡是过去来过汾州,都会先叫数量忽然暴增的鸭子大吃一惊,然后就乐得到处闲逛。

  作为始作俑者的陆辞,也完全没想到效果会好成这样。

  ……亏他辛辛苦苦地做了那么久的农业经营规划。

  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

  最后效果拿来一看,竟还不如他对外正经公布自己一直引以为羞的饕餮名头、再宣称自己爱食野养的禽鸟,要来得显著。

  不过他平心静气地一想,也多少能理解其中缘由了。

  要改变农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植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偏偏还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施压过度,怕是会起反效。

  但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养上几只既能帮着捉虫,平时还能下蛋的鸡鸭鹅的话,却是很简单的。

  毕竟它们不用多操心,顶多偶尔喂上一些,大多时候让它们自个儿去水塘里也好、去地里也罢,吃草捉鱼便能养活。

  等它们长大下单,孵出新的小鸭后,多的公鸭就能捉去城里卖了。

  哪怕陆知州瞧不上,州城里林立的饭店酒楼,也多的是愿投其所好、专门研制相关菜色者。

  ——根本不愁无人肯收。

  况且,就这么豁出去后,自己的吃货名头是闹得满城皆知了,但好处也十分明显。

  在三管齐下的情况下,原是最大隐患的蝗虫卵就倒了大霉。

  它们根本没等来孵化的时机,就被冲着奖励去的农人给挖了出来,烧了大半。

  剩下的里头,又被无孔不入的鸡鸭鹅,给硬生生地从犄角旮旯里扒出来吃了。

  就算有那么一点漏网之鱼,怕是也掀不起任何风浪了。

  在农人多养鸭后,不但经济上多了一样可持续发展的商品,州城里多了许多与家禽相关的菜式。

  连他这好口腹之欲的,在每顿有鸭,日日有鸭,换着店子连吃了一个月后,也终于有些腻了。

  这么一来,也彻底坐实了他爱食鸭的说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