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第四十三章_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对方曾为《汉书》中的《成帝纪》试着写过注,尤其钟爱《孟子》,对《易经》赞不绝口,在时务方面的信息却寥寥无几后,就针对这几篇,与朱说一起在最后阶段进行了加强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下还真派上用场了。

  哪怕唯有律赋才精确地命中了题目具体语句,下笔来自然也最为得心应手,但大体而言,优势还是绝对的。

  陆辞微微一笑,倒不急着下笔,而是慢悠悠地闭着眼睛,打起了腹稿来。

  试纸就只有应举时报上的定额,也不会提供任何草稿纸,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一张都不要浪费,但凡是落在纸上的,就一个字都不要错写。

  倒不是陆辞对自身要求太高,在卷面整洁上吹毛求疵,而是因为在贡举式中,对策论诗赋的‘不考式’里,犯‘涂’‘注’‘乙’都有明文要求。

  错用字,误用字,或脱字,都会被判定为犯点抹,根据所犯错的数量,轻则降等,重则被无情黜落。

  陆辞当然不愿向那些头回应试的真正菜鸟一样,急急忙忙地下笔。

  在他看来,哪怕灵光一现再可贵,也比不上稳打稳扎。

  等陆辞终于将腹稿打得完美无缺了,才不急不慢地提起笔,润笔,蘸墨,在卷首认认真真地写下家状上的内容,且不忘在答卷开头,按例在两行中,单独写上“奉试”二字。

  之后将诗的题目抄了一遍,才挑了其中一字为韵,工工整整地作了一篇五言六韵。

  陆辞虽写得颇得夫子们称赞的一手好字,可真正在贡举时,他所用的,却不是最具□□、潇洒漂亮的那种,而是最工整刻板,整洁易读的那种。

  也就是他拿来抄写自己公卷的那种字。

  此时还不存在誊抄制度,批卷考官看到的,就是考生写下的文字了。

  而需要考官批阅的卷子,何其之多?单是一位考生,就有近百张试纸,就这还不包括公卷在内。

  一天看下来,定已疲惫之至,再遒美健秀的字,一旦需要其费心辨认着审核,恐怕也只剩恼火了。

  “炎德侔三代,文章叹烬余。千金期重赏,诸郡购遗书……愿观新四部,清禁直明庐。”

  作完后,陆辞又复读了五遍,每读一句,就在心中将试卷犯不考的条例过了一遍。

  确定没出现漏写、不压、重叠、落、少剩官韵等致命错误后,陆辞满意地落下“涂、注、乙无”后,就将它放在案桌左侧容墨晾干。

  而在这个时候,全部其他考生都还停留在省题诗上,包括‘灵光闪现’、早于陆辞下笔的那些,还在满头大汗地修改自己犯的涂抹和官韵相关的错误——废弃的试纸,都已在身边堆了好几张。

  陆辞一边盯着《尧舜性仁赋》的命题,还以食指蘸了点事前做好、被允许带入的薄荷膏,抹在了耳后。

  等清清爽爽的小刺激带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