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八章十字路口何去何从_盛唐血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出三年一百一十万贯,杨蓉可以回本,五年绝对可以赚对半。五十年将会赚上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看到这个公文,陈应已经不知道怎么说了。

  同时,猛虎义从的公文还提出,朝廷中隐隐有风向,提及陈应功高盖主的问题。

  任何权力都是必须加以限制的,这个陈应赞成,但在这条不出口的政纲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恐惧。恐惧到了不顾一发的地步!

  不然这些流言也不会在国家大决战的前夕还要冒头。

  陈应自然而然地更想到更多。

  是因为大唐内部的敌人的手笔,还是大唐外部的敌人?

  如果是外敌,陈应反而可以释然。

  毕竟,两国对敌,各施手段,分化、离间、造谣、中伤,这都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是大唐内部的政敌,那就太可怕了。

  这种苗头一旦发展下去,就不会是只遏制已成气候的武将。最保险的做法,莫过于“防微杜渐”,以体制的力量在源头上掐灭危险的火花。

  强国源自强将,强将源自强兵,强兵源自强民,统治长久之道的根本,在于弱民!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民弱则君安矣。

  世界上没有永远存在的朝代。历史上没有永盛不衰的政权,汉朝宋朝都灭亡了,但分崩离析的汉朝末年,割据的军阀只靠一隅之地就足以弹压外族,而还处于一统的宋朝却在外族凌辱中毫无还手之力!

  史家评价说:国恒以弱亡,而汉独以强亡!

  因为爷们的汉朝就算残废了也还是一个爷们,娘们的大宋就算手脚俱在,可她就是一个娘们!

  其实,华夏民族一直在一个怪圈里打着转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司马炎篡位之后,马上修建了汉末的弊端,他自作聪明了罢郡国兵。

  郡国兵是刘邦时代创造的制度,刘邦下令选拔有勇力之人,作为郡国的常备兵员。其在平野者,称为车骑(骑士);在山区者,称为材官;在水乡者,称为楼船。车骑即车兵、骑兵(武帝以后,主要是骑兵),材官即步兵,楼船即水军。大抵巴蜀、三河、颍川等郡多材官,上郡、北地、陇西及北方诸郡多骑士,长江流域及沿海多楼船。郡国兵每年轮流到郡国“番上”(服役、值勤),接受军事训练,郡兵平时寄于乡里之制,有“什”、“伍”等组织,并开展训练,其领辖层次为:太守(都尉)-县令长(县尉)-乡啬夫(游徼)及亭长。

  可是,司马炎害怕郡国太守造反,于是罢拙郡国兵,于是,自汉朝流传下来的预备兵役制,一下子崩溃了。氐人杨万年造反,先后十四年,干掉四任将军。糜烂州府数州上百县城,近百万人死。

  偏偏司马炎还是一个死心眼,发现自己的国策出了问题,也不加以更改,为西晋灭亡埋下了祸根。

  接着就是南北朝乱世,隋朝统一以后,发现社会的动荡根本就是世族门阀,隋朝就开始削弱门阀,加强皇权。

  在历史上,唐朝形成藩镇之祸后,宋朝开始进一步自废武功,结果被辽国摁在地上摩擦。

  陈应接到的消息太小,他不清楚这个流言敌人制造的,还是出自李建成的授意。

  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共患难的人可以有很多,共富贵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明明杨蓉此举也算是帮了陈应的大忙,偏偏在这个关头出现陈应功高盖主的谣言。

  是关中门阀,还是李建成自编自导的一出戏?

  陈应越往深处想。心情就压抑得越是厉害!

  在这个十字路口,自己该何去何从?

  PS:回到家中,痛并快乐着。许久不见的朋友聚聚,中国情绪,少不了喝酒。有点颓废了,今天任务没有完成,先这样,明明缓缓神。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