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番外之十五——卫尚仪的复杂心事_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辅政王也从来信重,呼之皆以“叔父”尊称,君臣之间原本毫无芥蒂。

  卫昭直到如今还记得圣上大约十三岁时,有回大发雷霆,声称要将教授之一荀川贬斥问罪,原因就是荀教授不满连年征战,认为大隆该有大国之范,当以“德教”为重,不动干戈,而以德服人,北原既已连连落败大不如前,大隆不应斩尽杀绝,失了大国气度,故而,荀教授对辅政王颇有微辞,认为王爷坚持兴战是劳民伤财之举,更不符圣贤德教。

  反而使少年气盛的圣上大为恼火。

  当时辅政王就劝导圣上,称但凡国政军务,朝臣若有不同见解理应阐述,君王更应在决断之前广讷谏言听取不同见解,才能避免失于武断,当然,倘若朝廷已有决断颁诏推令,天下臣民都当遵循,不过只要没有实际乱令之举,仅是上谏而提异议则不应问罪,荀教授为朝官,担有上谏之责,圣上不能因为他屡行职责而施贬斥,更不能因为荀教授持有与辅政王不同政见便生厌恶之心,虞沨反赞荀川不畏权贵坦诚己见,不失忠正之风,更尽帝师之责。

  而事实上荀川也确是如此,尽管他对兴兵一事抱着异议,却没有产生偏执私恨,当不少勋贵反对税制改革时,他倒认为新法大益民生,尤其当部份肖小因为一己私欲意图拉拢荀川共进谗言,弹劾辅政王居心不轨把权不放意欲欺君罔上之时,荀川义正言辞痛斥肖小有意陷构,苦口婆心劝导圣上切莫轻信奸侫不实之言。

  当时,圣上还对辅政王的心胸与眼光敬佩不已,而反省自身。

  可是随着圣上年龄愈长,尤其近一年间,却与那些肖小之徒逐渐亲近,莫说对辅政王似有疏远之意,便是对一贯友爱的长乐公主也不苟言笑起来,与楚王府的三个郎君更是从情同手足演变为了冷若冰霜。

  世人不少以为圣上大婚一事拖延至今是辅政王不愿交权之故,卫昭却心知肚明,大婚一事不但太后关注焦急,辅政王也屡有上谏,认为圣上足以亲政。

  却是圣上自己推辞拖延,仿佛有心造成世人错觉,更引那些肖小对辅政王诽谤污篾。

  卫昭实在为辅政王的处境担忧,好多回有意提醒,想趁嫂嫂入宫时相告,可每回都被王妃阻挠,暗示她不可妄言,她是女官,理应忠于太后与君上。

  辅政王绝无擅权之心,怕就怕圣上多疑,有忌惮之意。

  眼下,那些人已经摁捺不住试探之意,竟挑康王开刀,暗中弹劾康王私下报怨明宗帝夺他储位,实具不臣之心,言之凿凿,挑唆圣上下彻察之令,而圣上似乎也听进了谗言,竟与太后商议。

  还有魏氏桂贞最近也十分活跃,利用欣安公主频繁求见太后,意图显然。

  而魏氏之父正是与那些肖小结党,甚至有如党首。

  卫昭自知身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