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1章 张不张耳朵的艺术_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它就是被人画在画布上,而你在看的时候立于你的眼前。当你看画的时候你只要打开你的眼睛即可,不需要再张开你的耳朵。

  这位网友看来真是看过几场画展,所谓的张开耳朵就是以前看画展的时候,你想理解艺术家的作品就需要听他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如果他不说你是看不明白的。其实就算是艺术家说了,你也不一定看的明白,因为十有八这个艺术家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捣鼓的什么玩意儿!

  这下不要用耳朵看画,立刻开始随着这篇章传开了。在网上一些抽像艺术画被网友们开始戏称为要用耳朵看的作品,这东西根你的眼睛无关!

  网上这么一闹,而且很多的网友都开始认同这样的说法,你说是艺术那我看不懂我当然可以说这不是艺术!

  我都看不明白你画的哪里厉害了,表达什么了,你就说你抹的是艺术,我乱抹的就不艺术?画布上贴两块平行的长胶带,从一边到对边,然后在两块胶布间刷上颜料,最后撕开胶布就敢说你的线画的直?幼儿园的小学生都能画出这么样的直线来!给别人刷墙在老师傅干的比你还好呢。

  现在一些人说的什么都是绘画,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下有点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关于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么扯淡的事情,大众听着心里是舒服了,不过你再艺术家摆弄出的东西也没人要。所谓你的艺术创作怕是连你自己都不喜欢,还指望别人喜欢?所谓的人人都有的事情,你仔细想想看基本都是和你无关的。

  很快的就有人提出后面所谓的艺术,倒底是胡来的还是真的是?

  网上这么一热闹,媒体自然是跟着热闹了起来,邹鹤鸣的烦心事儿就来了,时不时的一个电话就打到办公室里来,如果是直接说约谈什么,秘书还能婉言拒绝,不过总有些聪明人能把电话打到邹鹤鸣的办公桌上,这些人就让邹鹤鸣头疼了。

  “哎!”邹鹤鸣放下了手的电话,转过了自己的大办公桌走到了办公室的门口对着秘书说道:“以后再小心一点儿吧,有电话问的尽可能详细一些!”。

  这些小报实在是有点儿让邹鹤鸣有点儿无奈,说是接受采访吧,这些媒体指不定在就把话题扯到什么地方去了,说不准就是会问方逸什么年纪和女人第一次上的床。别以为这些媒体问不出来,就是更私密一点儿东西只要你敢说它就敢报道,这些人可不管你合不合什么时宜,销量就是他们的时宜。

  当然了接受采访是不可能的,这些小报连邹鹤鸣都看不上眼,怎么可能拿去问方逸要不要接受采访。更何况就在几天前,方逸还婉拒了《纽约时报》的记者专访,而方逸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准备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新作品。

  遭到了拒绝的《纽约时报》还是继续报道着画展的事情,更没有抹黑方逸说什么耍大牌之类的,对于艺术家或许大众的媒体都把自己尺度放的很宽,似乎感觉只要不杀人放火,抢银行,就是个好艺术家似的!当然了这也是说说的,现在的社会,画画的也没几个身体棒的到把刀剑玩的贼溜的,整天呆在画室里,不见天日的就是想干点儿杀人放火的事儿,那也要有那份体力不是?(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