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 跑业务_大宋有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并不看好。此物仁宗朝已有之,然用之受限过多,所得字多不美,不可与雕版同日而语。”

  王安石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就否定了铅字印刷技术。合算这玩意在宋朝并不是特别新鲜,至少已经有人用过了,却没有获得认可。

  原因嘛,让现代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居然是因为字体不美观。雕版印刷的师傅在刻板时用的都是当代或者前世名人手笔,有些师傅干脆自己就是书法高手,谈不上大家也得算精通。

  这样刻出来的版才能印出好看的字,然后被文人们欣赏。所以说古人看书不是有字就成,他们的追求更高,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艺术欣赏,真是难伺候。

  “确实,铅字比不得大家手笔,但我想问问王相,天下读书人有几何,又有多少人识得米元章、黄鲁直、苏子瞻的字?打个比方,大多数人还没有吃饱饭,只有少数人已经顿顿吃肉了。此时我拿出一碗香喷喷的肉羹和一大桶白米饭,哪个更受欢迎呢?”其实王安石的担忧放在后世就是一个问题,受众。

  不管是做买卖还是拍电影,投资方最先考虑的都是一个问题,受众是谁?在王安石,乃至绝大部分古代知识分子眼中,书的主要功能就是给士大夫们看的,平民百姓想看也成,不看更正常,所以根本不会去仔细琢磨书籍受众的问题。

  洪涛的做法有点背道而驰,假如把士大夫阶层比喻成高端市场的话,那他的铅字印刷针对的就是中低端市场。

  表面上看起来中低端市场好像没有高端市场购买力强,其实这都是假象。当初在南宋的时候他和文南就这个问题曾经争论过,事实证明中低端市场更大。

  因为书籍不光是经史子集,还有各种工具书、评话小说、通俗读物、报纸广告等等,再加上传单、包装之类的印刷品,量非常大。只要能找到一种成本低、质量过得去的印刷技术,完全可以借助低端市场倒逼高端市场做出改动。

  难道说古人的印刷作坊就看不到这个市场吗?真不是,古人不傻,只是由于技术限制,看到了也只能干瞪眼,技术达不到。

  “……晋卿所言也有道理,某还不曾想过,如此看来大可一试?”

  王安石是杠头不假,身上还带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和政客的通病,但他的骨子里很富于冒险精神,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也是容忍的。再加上多年在基层实干的经验,很快就想明白了洪涛所说的原理,也觉得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王相如果觉得可行,不妨给些实惠。朝廷邸报并不需名家手笔,就交给宝绘堂印制如何?如效果不佳分文不取,可用的话,还望王相和司马相公日后扶持一二。”

  但到了洪涛眼里,宰相的态度并不值钱。此时还不像后世一般可以利用法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