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五一 冲突_崇祯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计大骂,方才那骂声显然便是从他嘴里传出来的。

  这会儿他嘴里还不依不饶的说着什么。

  “这厮,不长眼啊咋地?”钱一川暗暗骂了一声。

  他已经认出来了,那撒泼的汉子正是蒋老三。心里不由得还有点儿为他担心,万一惹恼了大人,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董策皱了皱眉,这厮是成心的怎么地?自己都进来这一会儿了,难不成他还没看到?若是看见自己进来了还敢如此,那未免就是别有用心了。

  董勇振冷哼一声,便要上前去,董策摆摆手制止了他,他脸上的不满散去,走上前笑道:“这是怎么了?根本官说说吧!”

  那柜台后头的伙计看见董策心里又是害怕又是兴奋几乎都要说不出话来了,叫了一声大人,便要跪下。董策摆摆手:“不用下跪,说话就是。”

  他扫了一眼方才叫骂的那大汉,见他满脸横肉,一脸的凶悍,便是有些不喜,不过这情绪并未表露出来。蒋老三赶紧哈了哈腰,陪着笑道:“大人。”

  “不光是凶横,还有些油滑。”董策又给他下了一个定义。

  他淡淡的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冲着那伙计道:“你说。”“是,大人。”那伙计满脸委屈道:“大人,按照规矩,来吃饭的,馒头管饱随便吃,但是菜只能吃一碗。之前这厮已经要了一碗了,结果方才又来要一碗,小的不给,他便闹腾。”ps:管馒头叫炊饼,那是在元末之前的事儿了。北宋的时候,圆形的馒头称为炊饼,就是武大郎卖的那种。锅里煮的面条称为汤饼或煮饼。那时,馒头是带馅的,也就是现在的包子。水浒传里头母大虫孙二娘说过,馒头是做点心的,不是主食。

  《靖康缃素杂记》中说:“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到了后世,烧饼也还叫烧饼,也叫大饼。原来馒头叫做蒸饼,后来宋仁宗做了皇帝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这种叫法很快在市井中被叫响了。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炊饼的叫法一直延续到元朝末期,《明史》中言道,朱元璋当初在郭子仪麾下,给抓起来的时候,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就偷偷送炊饼给朱元璋吃,刚蒸好的炊饼把她胸口的皮肉都烫伤了。到了明朝及以后,炊饼的叫法才逐渐消失,人们直接称呼实心的炊饼为“馒头”。

  “哦?”董策听他说完,又看向了蒋老三,淡淡道:“你怎么说?”

  蒋老三一看他神色,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娘的,这次要倒霉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