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唐建国首功之臣是谁_历史很有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及平京城,任是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李世民提出,在决定晋阳起兵之时,是刘文静先定下起兵之策,在大局既定之后,方才告诉裴寂知晓。也就是说在李世民看来,裴寂除了和李渊吃吃喝喝私交不错,对于大唐建国并无什么实际功勋,但是等到夺下长安,建立大唐后,两人的待遇却天差地别。李世民还认为刘文静仅仅是有些不满,绝不敢谋反。李世民与刘文静,同为晋阳起兵的首功之臣,对当时的内幕了解最深,他说刘文静之功远过于裴寂,必然属实。然而,李世民与刘文静一样,在言辞之间都有指责朝廷封赏不均之意。唐高祖李渊收到李世民的奏折后,不但没有赦免刘文静,反倒最终拍板,认定刘文静谋反。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唐朝初建时,皇权很不稳固。唐高祖李渊本是隋朝大臣,长安内外有不少人曾与他同殿为官,在关外,又还有王世充等人虎视眈眈。李渊与裴寂私交不错,他可以对裴寂破格礼遇,却不能容忍刘文静对他的质疑。同样,李世民的做法看似在为刘文静求情,然奏折中同样是大摆过去功勋,一方面强调刘文静没有谋反,另一方面却在指责李渊用人不明。对于李渊来说,刘文静对他的不满,他可以轻易镇压,但若对他不满的人是他亲儿子李世民,那就必须忌惮了。当时李世民统兵在外,连年征战,威望极高。若放任李世民的这种不满情绪,对大唐的统一大业,对李渊未来的皇位必将造成极大威胁。在李渊看来,李世民越是为刘文静,他越是要除掉刘文静,他就是要借刘文静一案震慑李世民,震慑朝廷内外那些对他心存不敬的各种势力。

  5.案后余波。刘文静被冠以谋反之名处死。经此一事,唐高祖李渊的皇权貌似得到了加强,文武百官再不敢像以前一样,私下议论朝政,然而众官员与李渊之间的裂痕,尤其是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大,在父子互相猜忌之下,双方越走越远,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哥哥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

  贞观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刘文静平反,那时候,李渊还活着呢。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