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2 世界与我格格不入_听说我是神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伙计宛如对暗号似的,马处几人都薛微有点麻,没记错的话,这货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来着?

  马处假作后怕的啧声道,“得亏咱哥几个生的早,现在的年轻人可太不容易了,不但得学外语,还要掌握各省方言。”

  虽是打趣,但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真实情况,一代比一代竞争激烈。

  “是啊小周,你对深港很熟?粤语讲的那叫一个溜,”老几个好奇的问道,连张玮主任都没好意思不随大流。

  周南哭笑不得的一摆手,“算不上,其实很塑料,勉强应对。”

  大家伙明显不信,反正几个纯正的京都人,是半点没听出这小年轻的粤语与本地仔有什么不同。

  好奇归好奇,倒也没人刨根问底,还不允许人天赋异禀,自学成才咋地?

  其实还真不是,事关上上上代的爱恨情仇,周南还真不好开口解释。

  之前就说过周家祖辈开始就是混艺术圈的,爷爷是京剧大家,其实再往上数,当时他太爷爷也是个名角,因为战乱南迁,在深港待过一段时间。

  而且看周南这长相就知道,老周家的基因一直不差,老太爷年轻时那也是风流倜傥,少不得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之后也谈不上对错,反正各种历史原因吧,分隔两地,双方一人带着一个娃,娃又生娃,不复相见。直到回归后,兄弟俩才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在了一起,两家交流也多了起来,周南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生。

  到底土生土长的京都人,语言环境关系,就做不到那么纯正,无伤大雅。

  唏嘘的是,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老一辈感情犹在,现如今年轻这辈的却连电话都难得打一个。

  扯远了。

  要说茶餐厅内地近些年其实也不少见,但很多东西都是根据当地口味开发的,在发源地反而见不到。

  作为深港特有的时代产物,茶餐厅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节奏快,尤其是在某几个时间段。

  很快餐点就到了眼前。

  瞅着眼前这中西合璧的东西,马处不由挤了挤眉头,“早知道...”

  “别,老马你这就没劲了,咱本不就为了体验当地生活麽,”刘主任打断,率先开动。

  刚想接口提议去整点豆浆油条的张玮,“......”。世界与我格格不入。

  甭管习不习惯吧,大爷们纷纷开吃。刨去先入为主的不习惯,这种港式风味偶尔尝尝换换口味也不错。

  “不介意搭个台吧?”

  战斗间,老几个诧异转头,发现已经落座的是个干练职业装的短发小姐姐。典型的深港长相,吃这颜的觉得漂亮,不吃的就get不到美感。

  八人桌坐着六个熟人,陡然加入是不是有啥社交牛逼症?其实没啥好诧异的,在繁忙的深港茶餐厅,拼桌非常常态。吃完即走,没人会关注对方。但这位不同,因为旁边明显还有空桌。

  “老样子!”

  朝伙计招呼点好餐后,干练姐将目光放向了对坐的周南,“你长的好像我认识的一个人。”

  考察团众,“......”。222年了,还有如此老土的搭讪方式?

  张玮尤其抑郁,对这个肤浅的看脸世界绝望了!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